0.从黑暗和血泊中升起——《波动》北岛
“沈伯伯,我再也不相信那些谎话了。”
“青年人嘛,总要往前走。记住,任何结论都不是最后的结论。”《波动》
”(国家资本主义理论支持者)认为工人国家总是像圣母玛利亚一样“一尘不染”,在任何条件下都必须以完美的工人民主古典形式出现,否则就必须被武断定为“新的阶级国家”,这种奇特的观念是一种神秘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方法毫无关系,它是抽象的、形式化的思维的产物。事实上我们正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阶级与国家的相互关系中找到了对斯大林主义堕落的解释,而不是在超历史的抽象中。(泰德·格兰特《俄国:从革命到反革命》)”
同名公众号”衔册BittenBook“搜索进群
时间轴:
05:56 【世界的80年代】
26:47 【革命之败】
36:24 【星光,从黑暗和血泊中升起】
41:48 【爱情是氛围而非主题,主题是悲剧的节律】
58:37 【潘晓来信: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
63:27 【星星画展:星星也不是从真空中来的】
参考:
《波动》北岛
《1980年代——小说六记》蔡翔
《星光,从黑暗和血泊中升起——读《波动》随想录》老广(黄子平)
《评《波动》及其它》易言(刘锡诚)
《反讽者说——当代文学的边缘作家与反讽传统》第一章,修订版刊于《文艺研究》2017年第9期 黄平
《纵横》2019年第1期《昔日人生观大讨论主角“潘晓” 的人生之路》郭海霞
《电影《决裂》 ——文革后期被勾兑的“政治贺岁片”》[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潘天强
《城门开》北岛
《比有人重写爱情》北岛
“请告诉我,”她掠开垂发,一字一字地说,“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是值得相信地呢?”
我想了想。“比如,祖国。”
“哼,陈词滥调。”
“不,这不是用滥了地政治名词,而是咱们共同地苦难,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文化遗产,共同的向往······这一切构成了不可分的命运,咱们对祖国是有责任的······”
“责任?”她冷冷地打断我,“你说的是什么责任?是作为供品被人宰割之后奉献上去地责任呢,还是什么?”
“需要的话,就是这种责任。”
“算了吧,我倒想看看你坐在宽敞的客厅里是怎样谈论这个题目的。你有什么权力说’咱们‘?有什么权力?!”她越说越激动,满脸涨得通红,泪水溢满了眼眶。“谢谢,这个祖国不是我的!我没有祖国。没有······”她背过身去。
淡绿色的天边,几片被晚霞染红的云朵像未熄的煤炭,给大地留下了最后的温暖。河流转成墨绿色,发出微弱的有节奏的声响。